戒毒所内矛盾激化高某抗拒管理引发的思考

2025-06-16 1789

【全文总结】

戒毒所内矛盾激化高某抗拒管理引发的思考 案件发生在2016年3月,地点为青海省格尔木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当事人高某某,男,28岁,河南省郑州人,初中文化,无固定职业,现住租住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某小区。高某某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24个月。入所时,高某某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不合群,对自己被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不遵守所规队纪。尽管大队民警多次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但收效甚微,导致戒毒所内矛盾激化。

【案例背景】

高某某,男,28岁,河南省郑州人,初中文化,无固定职业,现住租住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某小区。该员于2016年3月因吸食冰毒被强制隔离戒毒24个月。入所时,高某某情绪低落、不与人交流、不合群,对自己被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不遵守所规队纪。大队民警多次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但收效甚微。

【方案制定】

针对高某的情况,在研判分析会上,民警全面分析了高某某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制定了个别教育矫治方案,帮助其端正戒治态度,明确思想认识,走出心理误区。

经大队民警分析,高某某认识偏执,个性内向,不善交流,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缺乏自信,认识偏执。对此,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个别教育力度。大队民警每周进行不少于三次的个别谈话教育,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找准切入点。二是积极开展认知教育,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式,找问题,找原因、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用身边成功的事例教育戒毒人员树立自信心。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大队心理咨询师参与到个别教育中,积极引导戒毒人员培养健康心态,学会正确归因,学会与人相处。

【实施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的谈话了解,民警们了解到高某某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于是鼓励他积极写作,把在戒毒期间的体会和感想都写出来。高某在民警的积极鼓励下开始写作,他的文章屡次被所内报刊和大队宣传板报采用,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在全队戒毒人员大会上,民警着重点名表扬了他,个人也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的表彰,他的自信的到了恢复,戒治情绪十分高涨。

大队民警积极组织高某参加社会帮教活动(包括外单位帮教、为企业学校做现身说法等),让他感受社会的温暖,重启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让他知道他还有机会,社会没有抛弃他。

除了进行常规教育之外,大队民警安排高某某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经过近1年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高某的个人思想认识得到明显的矫正,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矫治活动,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乐观地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常常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影响周围的强戒人员。他向民警表示一定好好地戒治,不辜负民警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并发誓将来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弥补自己的过失。期满一年的诊断评估达95分。

【案例思考】

通过以上案例,在对戒毒人员的个别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民警在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之前,首先就是要全面了解掌握戒毒人员“四知道”等基本情况。其次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准学员的思想脉络,控出症结所在,做到胸有成竹,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加强教育转化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管教民警要善于拨开迷雾,透过表象看本质,像沙里筛珠一样获得戒毒人员的真正思想动态。通过戒毒人员的表情、眼神和日常行为等反馈信息,善于见微知著,发现思想苗头。民警只有思维敏锐,细致观察,对异常情况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掌握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把准命脉,以便对症下药,去“痛”除根,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是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人的思想工作难,做戒毒人员的思想工作更难,难就难在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戒毒人员的思想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过程,是一个抓反复、反复抓的过程,寄希望于一次两次的教育转化,想一蹴而就,事倍功半,是难以达到教育效果的。对此,民警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在增强矫治科学性上下功夫。既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又要有“知难而进、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出成效。

三是做到“引领示范、潜移默化”。民警的示范作用在教育戒治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警在教育矫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活动中,应当提高素养,身体力行,使自己具备积极健康、良好向上的人格特征,形成高尚的人格形象和个人人格魅力,因为这些健康良好的人格特征、人格形象和人格力量是以民警的行为体现的,它在无言无形之中就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四是做到“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对戒毒人员的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专管民警要认真做好教育情况的记录工作,着重对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戒毒人员的现场反应等进行记录、总结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提出下次开展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确保每次的教育活动取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