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结】
戒毒所内HIV治疗引发争议是人权保障还是医疗难题? 近年来,部分戒毒所开始集中收治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人员并实施强制隔离戒毒。根据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这些HIV感染者可自愿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戒毒所内治疗的戒毒人员年龄较轻,感染时间短,并发症少,依从性好,漏服率低。抗病毒药物由戒毒所集中管理,便于临床观察和监测。然而,常用药物齐多夫定可能引发骨髓毒性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举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也引发了医疗伦理和实际操作的争议。
【案例背景】
近年来,戒毒所集中收治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HIV感染者)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了更好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维护他们的切身权利,根据HIV戒毒人员个人意愿及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按流程服用抗病毒药物。
在戒毒所抗病毒治疗的戒毒人员有以下特点,年龄较轻,感染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依从性好,漏服率低,抗病毒药物集中管理,按时定量服药。在戒毒所期间便于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副作用。齐多夫定作为常用治疗方案组方药之一,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毒性,一旦出现需要调整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戒毒人员王某,男,31岁,江苏省南京市人,2019年1月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查获,强制隔离戒毒2年,期间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HIV )。2019年5月26日投送江苏省句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入所体检:询问病史,提供既往有HIV 、哮喘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家族性精神病史,否认其他传染性疾病史。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症状体征,入所后常规检查传染病示:HBsAg(-)、HCV(-)、 HIV(-)、梅毒抗体(-),生化检查基本正常。2019年12月提出服药申请,服药前查身高172cm,体重76kg,白细胞4.8×109/L、HGB167g/L、CD4 细胞计数726个/μL,各项体检(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抗体、梅毒抗体、心电图、全胸片等)均无明显异常。
根据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提供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个人身体检查评估,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齐多拉米双夫定 依非韦伦(齐多拉米双夫定为复方制剂,每天两次,每次一粒。依非韦伦600mg一粒,每天一次)。并填写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告知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副反应。2020年1月开始服药。
(二)发病经过
治疗1个月后2020年1月24日体检,查白细胞5.2×109/L,HGB155g/L,谷丙转氨酶103U/L,碱性磷酸酶147.8U/L,谷草转氨酶79.1U/L,γ-谷氨酰转肽酶330.9U/L。予以西利宾胺及护肝片等降酶保肝治疗,继续原方案抗病毒治疗。
治疗2个月后2020年2月25日体检,查白细胞4.9×109/L,HGB129g/L,谷丙转氨酶21.1U/L,碱性磷酸酶138.1U/L,谷草转氨酶72.4U/L,γ-谷氨酰转肽酶311.7U/L。
治疗3个月后2020年3月26日体检,查白细胞4.1×109/L,HGB132g/L,谷丙转氨酶79U/L,碱性磷酸酶168U/L,谷草转氨酶91U/L。血脂分析、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淀粉酶结果均正常。
治疗半年后2020年6月12日,王某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伴有发热,咽喉部疼痛,腹泻4-5次/日等症状,查体:体温38.2℃(腋下),血压115/70mmhg咽部红,扁桃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6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稍亢进。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2×109/L,N0.41 HGB49g/L,红细胞1.27×1012/L,胸透未见明显异常,血糖7.2mmol/L,粪便隐血(-),尿常规正常。
(三)诊断过程
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为齐多拉米双夫定复方制剂 依非韦伦,平素无出血性疾病,饮食正常,此次发病以皮肤黏膜苍白为主要表现伴有发热、腹泻、咽部炎症,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2×109/L,HGB49g/L,红细胞1.27×1012/L,胸透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1.HIV( ),2.重度贫血,3.咽喉炎。
(四)处置经过
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同时服用利可君升白细胞,复方阿胶浆改善贫血,同时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改为替诺福韦(TDF)300mg 拉米夫定(3TC)300mg 依非韦伦(EFV)600mg,各一粒,每天一次口服。
并嘱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猪肝汤、瘦肉、鸡蛋等),2020年6月16日查白细胞6.0×109/L,HGB60g/L,红细胞1.61×1012/L。6月27日白细胞4.1×109/L,HGB88g/L,红细胞2.45×1012/L各类症状明显改善。2020年9月4日复查白细胞5.4×109/L,HG120g/L,红细胞4.09×1012/L。
【案例思考】
随着国家禁毒打击力度的加大,根据《禁毒法》和《戒毒条例》规定,对HIV抗体阳性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戒毒。
抗病毒治疗的总目标是降低HIV感染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所有感染者均可以享受免费治疗,所有的一线治疗方案均包含三种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包括两种核苷类反录酶抑制剂(NRTIs)类药物和一种非核苷类反录酶抑制剂(NNRTs)类药物。
我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是沿用原来入所前的方案,或入所后新申请服用抗病毒治疗(属地疾控中心指导作出),根据国家免费提供的三种抗病毒药物,我们选用一是替诺福韦(TDF)300mg 拉米夫定(3TC)300mg 依非韦伦(EFV)600mg,各一粒,每天一次口服,二是齐多拉米双夫定(AZT300mg/3TC150mg)复方制剂 依非韦伦(EFV)600mg,齐多拉米双夫定复方制剂一粒,每天两次口服,依非韦伦(EFV)600mg一粒,每天一次。开始治疗前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抗体、梅毒抗体、心电图、全胸片,服药一个月体检并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了解抗病毒药物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是否有损害。我们在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案二时,齐多夫定是本品中两种成分之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疲劳、胃肠反应、失眠、精神不振。最重要的不良反应骨髓毒性、肌病、乳酸性酸中毒、乙型肝炎恶化,需要调整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停药和/或输血等处置。
本案例中患者王某出现较重的骨髓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重度贫血,并发感染。经抗感染、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后骨髓功能逐渐恢复。也提醒我们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一定要按流程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处置严重毒副反应。